生活的物质水平整体上越来越好,虽然往往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或被人们 take for granted 了。我意识到,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今天才可以随性的在床上半卧着,伴随音质不俗的蓝牙音箱播放着李斯特的《巡礼之年》,读完了村上春树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这种临时即兴的信息或娱乐上的满足(因为是看了这个书才临时想起要一并听听这组音乐),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相对于经典的时代、是多大的进步?我还没有想清楚。但某个瞬间觉察到,我也活在历史的进程里而大多数时候浑然不觉。人类文明的车轮,在宏观的维度、大概真的一刻不停(当然,说不清是驶向超越、还是毁灭)。

这也是人生的得到的一部分,同时也伴随着失去。这几年,因为逐渐成人,人生的经历、家庭的变故,让我体会到了活着就是一边得到和一边失去的过程。两者的差值,定义了年轻、壮年、和衰老。多崎作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片段。青春的消散,友人的成长和渐行渐远,再也回不去的种种。以及最终的归于现实、回流于主旋律。

晚饭,我吃着用拌饭酱和海鲜酱油拌的新鲜大米,敲下这些零碎的想法。这是一本很鸡汤的小说,最后结尾的阐述,任我对其有丝丝抵触,还是被村上春树徐徐铺陈出来。大概是好久没有看这些书了,我起初以为村上春树会写一个冷静的边缘人,但结果却是一个想要抓住‘这种人生’的多崎作。大概是最近的自暴自弃和迷失令我不能够立刻接受书最后表现出的这种倾向。但内心深处,我知道我多半也逃不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历史的车轮、人生的规律。多崎作去面对、去找回,至少最终与失去的过去和解了。然后他选择努力去抓住剩下的、珍贵的人与事。虽然跟主人公年纪上差了些,经历大概也不完全一致,但我有感觉最近在经历着一模一样的片段。对这本书的反思,在未来某个时刻或许还会带来新的领悟。那么既然无论如何也逃不出这人生的套路,就该像豆瓣上一条短评所说,人家(就算)写鸡汤也不脑残,要好好学学么?